在刚刚结束的这个周末,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,也就是“苏超”,第五轮比赛完美落幕。据官方数据统计,本轮比赛各场次现场观赛人数超过18万,场均观众数更是达到了30826人,创下新高。其中,苏州队主场与扬州队的比赛,昆山奥体中心观众人数高达43617人,刷新了“苏超”3.67万人单场观赛纪录。而全场数万人齐唱国歌的壮观景象,已经成为“苏超”赛场的常态。
那么,“苏超”的热度能够持续多久呢?答案显而易见:只要得到民众的拥护,“苏超”就能持久发展。尽管激情过后会有所平缓,但在2025年国足冲击世界杯再次失利之际,“苏超”为中国足球带来了最好的慰藉,这也是足球本质魅力的最好体现。
随着夏天的到来,暑期来临,自5月底第三轮比赛出圈的“苏超”热度更是攀升。许多家长计划带孩子去看“苏超”比赛,甚至将观赛纳入旅游计划。在社交媒体平台上,家长们纷纷发帖咨询“苏超”抢票攻略,记录抢票的艰辛过程。
7月5日,南京队主场迎战苏州队的比赛,南京奥体中心将成为“苏超”开赛以来最大的主场,可容纳6.1万名观众。10元的统一票价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几乎相当于“白送”。比赛开票仅几秒钟,球票便显示售罄,购票平台关注本场比赛的人数超过80万。
在南通队对阵宿迁队的比赛中,一位南通市本地家长表示,暑期到来,许多家长都像她一样带孩子报名参加了免费看球的活动。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,大家都热情高涨,愿意为家乡球队加油。
此外,比赛当日,南通市还在球场附近开通了多条通往火车站、交通枢纽、酒店区域的免费球迷专线,为来南通观赛的外地球迷提供完备接送服务。据报道,比赛当日,南通市共接待游客73.57万人次,实现旅游消费4.2亿元。
这不仅是足球的成功样本,更是体育与文旅结合的成功案例。市民进场观看比赛,是对“苏超”赛事的认可,老百姓的支持,是对“苏超”周边的肯定。
在本轮赛事中,尽管大雨降临,但观众们依然热情高涨,站在看台上为家乡球队呐喊助威。一位带孩子到常州游玩观赛的南京妈妈赛后发文表示,主客场球迷之间的氛围很友好,比赛失去悬念后,孩子们甚至开始为在雨中努力拼搏的对手加油。
散场后的观众席不见垃圾纸袋,更衣室内桌椅衣柜干净整齐——这在“苏超”的赛场中已经屡见不鲜。南京队的球迷表示,“把垃圾带走,把文明留下”,这不仅仅是一句标语,而是所有球迷观众应该做到的“小事”。
作为“为民而战”的城市足球联赛,“苏超”自然而然地面临着更多的民间监督和评价。多方联合执法,让黄牛和代拍不敢在“苏超”接单,而宿迁队未经报备的商业活动,也被主管部门火速叫停,多方保障,让“苏超”的辐射作用最大限度地显现出来。
6月28日下午,第十届浙江省足球超级联赛拉开帷幕,到场观众明显较往年更多。浙江省足协有关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,浙江将“进一步夯实足球的群众基础和产业根基”。
不只是“隔壁的浙江”,广东省足协也准备在7月至10月期间举办“2025年广东省足球超级联赛”,全国足球都动起来了。
上周,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新闻发布会,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、新闻发言人李超专门提到了“苏超”,表示要出台相关政策,努力实现“以赛兴文、以赛促旅”,可见足球的生命力在民间,人民足球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远远大于“锦标足球”和“出线足球”。
以目前“苏超”5连败但凭借真诚赢得人心的常州队为例,球队的短暂失利恰恰为城市足球的发展拓宽道路。6月29日,常州市委常委会“加班”开会,拟定推出《常州市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5-2027年)》,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、加强校园足球普及推广、强化专业足球人才建设、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、推动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。
事实证明,社会足球、人民足球的生命力无比强大。只是过往多年,中国足球过于侧重职业联赛及国字号外战,相对忽略“全民足球”的文化滋养。社会足球与职业足球、草根足球与精英足球本该相辅相成而非对立存在,“苏超”与“中超”各有职责所在,而在如何激发普通市民足球热情这场考试中,“苏超”显然补上了这节社会实践课。